【洛神赋全文翻译】《洛神赋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辞赋,描写作者在洛水边遇见神女(即洛神)的奇幻经历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法实现的惆怅。本文将对《洛神赋》进行全文翻译,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对照
原文 | 翻译 |
余从京域,言归东藩。背伊阙,越轘辕,经通谷,陵景山。日既西倾,车殆马烦。 | 我从京城出发,回到东边的封地。经过伊阙,越过轘辕山,穿过通谷,登上景山。太阳已经西斜,车马疲惫。 |
乃命仆夫,而造车兮,驾言出游。 | 于是让仆人驾车,我决定外出游览。 |
逾大河之南,涉清漳之北。 | 越过黄河以南,渡过清漳河北岸。 |
望远山之峨峨,闻鸣禽之啾啾。 | 眺望远处高耸的山峰,听到鸟儿的鸣叫。 |
于是心驰神往,意有所属。 | 我的心随着景色飘远,思绪被吸引。 |
顾盼之间,忽见一女子,其形也,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 | 回头一看,忽然看见一位女子,她的姿态,轻盈如惊飞的鸿雁,柔美如游动的蛟龙。 |
容华灼灼,若朝霞之映日;肌理莹莹,似明月之照人。 | 容貌光彩照人,像早晨的霞光映照太阳;肌肤洁白细腻,如同明亮的月光照耀。 |
眉如远山,眼似秋水。 | 眉毛如远山般秀美,眼睛如秋水般清澈。 |
香风袭人,芳气扑鼻。 | 香气扑面而来,令人陶醉。 |
余情悦之,不能自已。 | 我被她深深吸引,无法自持。 |
于是徘徊于水滨,欲近而不敢。 | 我在水边徘徊,想靠近却又不敢。 |
神女顾盼,若有情思。 | 神女回头注视,似乎有情意。 |
余遂步进,欲与言谈。 | 我慢慢走近,想要与她交谈。 |
女子含笑,语声清脆。 | 女子微笑着,声音清亮。 |
曰:“君非陈王乎?吾乃洛水之神。” | 她说:“您不是陈王吗?我是洛水的神女。” |
余曰:“然。” | 我答:“是的。” |
女子曰:“君来何迟?” | 女子问:“您来得太晚了。” |
余曰:“余心所慕,久矣。” | 我说:“我心中一直仰慕您。” |
女子曰:“妾亦常念君。” | 女子说:“我也常常思念您。” |
于是相视而笑,情意绵绵。 | 我们彼此凝视而笑,情感深厚。 |
余遂与之共游,观其舞姿,听其歌谣。 | 我与她一同游玩,欣赏她的舞姿,聆听她的歌声。 |
其舞也,轻盈如风;其歌也,清丽如泉。 | 她的舞姿轻盈如风,歌声清亮如泉水。 |
余心欢悦,不知岁月之流逝。 | 我心中喜悦,不知不觉时间已过去。 |
忽然天色渐暗,星光点点。 | 突然天色渐暗,星星点点。 |
女子曰:“妾将离去,君勿忘我。” | 女子说:“我要离开了,不要忘记我。” |
余泣曰:“妾之深情,岂可忘怀?” | 我流泪说:“您的深情,我怎能忘记?” |
女子遂隐,不见踪影。 | 女子随即消失,无影无踪。 |
余独坐江畔,长叹不已。 | 我独自坐在江边,久久叹息。 |
二、
《洛神赋》通过描绘作者在洛水边偶遇神女的情景,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。文中运用大量比喻和象征手法,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。整篇赋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三、关键内容表格总结
内容类别 | 内容要点 |
作者 | 曹植(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) |
体裁 | 辞赋 |
主题 | 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|
情感基调 | 感伤、浪漫、惆怅 |
人物形象 | 洛神:美丽、神秘、超凡脱俗 |
作者心理 | 由初见时的惊喜,到最终的失落与怀念 |
艺术特色 | 多用比喻、拟人、象征等修辞手法 |
文学价值 | 中国古代抒情赋的典范之作 |
如需进一步分析《洛神赋》的文学背景或历史影响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