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割席分坐的故事和含义简短】“割席分坐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出自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。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破裂过程,反映了一个人在道德操守上的选择和立场。
故事简介:
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,两人一起读书、耕作,关系非常亲密。有一天,他们在园中锄地时,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。管宁视而不见,继续干活;而华歆却捡起金子,看了几眼后又放下。这件事让管宁感到失望,他认为华歆贪图钱财,品德不坚。后来有一次,他们一起坐在席子上读书,外面有人乘车经过,华歆忍不住站起来看,而管宁则依旧专注读书。管宁认为华歆心性浮躁,志向不专,于是割断席子,表示与华歆绝交。
含义总结:
“割席分坐”比喻因志趣、道德观念不同而断绝朋友关系。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,一旦发生分歧,就应当明确界限,不再同流合污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割席分坐 |
| 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 |
| 主要人物 | 管宁、华歆 |
| 故事背景 | 古代朋友间因价值观差异而决裂 |
| 核心事件 | 管宁因华歆贪财、好名而割席绝交 |
| 成语含义 | 因志趣或道德观念不同而断绝关系 |
| 现代启示 | 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共同的原则和底线 |
这个故事虽然简短,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道理:真正的友情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信念的基础上,而不是一时的兴趣或利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