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燕然未勒归无计原文】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出自唐代边塞诗人范仲淹的《渔家傲·秋思》,是整首词中的经典名句。这句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,面对战事未平、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思乡之情。下面我们将对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的出处、含义及相关背景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原文背景
《渔家傲·秋思》是范仲淹在担任陕西经略副使期间所作,描写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内心情感。全词如下:
> 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> 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
其中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一句,是全词情感的高潮部分,表现了将士们因战事未有成就而无法归家的悲凉心境。
二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/背景 |
燕然 | 指燕然山,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,古代常用于象征边塞功业。 | 古代典故中,窦宪曾于燕然山刻石记功,后世以“勒石燕然”比喻立功边疆。 |
未勒 | 没有刻石记功,意指尚未建立战功或完成使命。 | 表示功业未成,无法回乡。 |
归无计 | 没有回去的办法或计划。 | 表达了将士们身不由己、无法回家的无奈。 |
三、诗句含义总结
“燕然未勒归无计”意思是:还未能在燕然山刻石记功,因此没有回去的打算。这句话既体现了将士们为国效力的决心,也流露出他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。
它不仅反映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,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牺牲与孤独感。这种复杂的情感,使得该句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。
四、文化意义
- 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:该词是宋代边塞诗的典范,展现了边疆将士的忠勇与悲情。
- 情感深刻: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冲突。
- 影响深远:后世文人常引用“燕然未勒”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功业未成的遗憾。
五、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出处 | 范仲淹《渔家傲·秋思》 |
诗句原文 | 燕然未勒归无计 |
作者 | 范仲淹(北宋) |
创作背景 | 边塞征战时期,描写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情感 |
词语解释 | 燕然:边塞地名;未勒:未立功;归无计:无法归家 |
诗句含义 | 功业未成,无法回乡,表达将士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|
文化价值 | 边塞诗代表作,情感真挚,影响深远 |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渔家傲·秋思》的全文赏析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继续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