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来历】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人的野心或意图早已被众人所知晓,无法隐藏。这句话的背后,有着一段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。
一、历史背景
这句话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。当时,曹魏政权已经由司马氏家族掌控,而当时的皇帝是曹髦(又称高贵乡公)。司马昭作为权臣,逐渐掌握大权,甚至有篡位之心。然而,他表面上仍维持着对皇帝的尊重,暗地里却在策划夺权。
二、事件经过
公元260年,曹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,决定起兵讨伐司马昭。他在宫中召见群臣,表示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意思是说,司马昭的野心,连路上的普通人都知道。这番话表达了他对司马昭的不满与警惕。
然而,这次政变最终失败,曹髦被杀,司马昭进一步巩固了权力,为后来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。
三、成语含义与影响
- 字面意思:司马昭的心思,连路人都能看出来。
- 引申意义:比喻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早已暴露,人人皆知。
- 使用场景:多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,或指某人的真实意图已无所遁形。
四、总结与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 |
| 背景 | 曹魏末年,司马昭掌权,曹髦试图反抗 |
| 含义 | 比喻野心或意图已暴露,无人不知 |
| 使用场景 | 批评或讽刺他人意图明显,难以隐瞒 |
| 历史影响 | 表明司马氏逐步掌控曹魏政权的过程,为晋朝建立铺路 |
五、结语
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对历史人物野心的一种形象概括。它提醒我们,在权力面前,伪装终将被识破,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。这一典故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,成为人们表达对权力斗争看法的重要语言工具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