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愈的《马说》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,通过讲述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,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和对统治者不能识才、用才的批评。以下是对文章中一些关键字词的翻译及解释:
1. 世有伯乐
- 伯乐:指善于发现、识别人才的人。
- 翻译:“世间有伯乐。”
2. 然后有千里马
- 千里马:比喻才华出众的人。
- 翻译:“然后才有千里马。”
3.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
- 祗(zhǐ):只是,仅仅。
- 奴隶人:指地位低下的人。
- 翻译:“只能屈辱地在奴仆的手中。”
4. 骈死于槽枥之间
- 骈(pián)死:并列而死。
- 槽枥:马槽。
- 翻译:“并列地死在马槽之间。”
5. 不以千里称也
- 称:称誉,称赞。
- 翻译:“不以千里马闻名。”
6. 一食或尽粟一石
- 或:有时。
- 石:古代计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。
- 翻译:“一顿饭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。”
7.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
- 食(sì):同“饲”,喂养。
- 翻译:“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。”
8. 策之不以其道
- 策:鞭打。
- 道:正确的方法。
- 翻译:“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。”
9.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
- 通:通晓,理解。
- 翻译:“叫喊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。”
10. 执策而临之
- 执:拿着。
- 临:面对。
- 翻译:“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。”
11. 其真无马邪
- 邪:通“耶”,表示疑问。
- 翻译:“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?”
12. 其真不知马也
- 翻译:“其实是他们不认识千里马罢了。”
通过这些字词的翻译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《马说》的内涵,体会到韩愈对人才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。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