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悯农锄禾日当午古诗全解】《悯农》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,其内容深刻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。诗中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两句,生动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一、原文及注释
原文:
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?
注释:
- 锄禾:用锄头松土、除草,指耕作。
- 日当午:太阳升到天空正中,即中午时分。
- 汗滴禾下土:汗水滴落在田地里。
- 谁知:谁知道。
- 盘中餐:碗中的饭菜。
- 粒粒皆辛苦: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,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。
二、诗意解析
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,揭示了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不易。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,而是通过细致的描写,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的艰难。同时,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食物,尊重劳动成果。
三、诗歌结构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李绅(唐代)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题材 | 咏物抒情、反映民生 |
意象 | 锄禾、日当午、汗滴、禾下土、盘中餐 |
情感 | 同情、感慨、劝诫 |
表现手法 | 白描、对比、反问 |
主旨 | 珍惜粮食,尊重劳动 |
四、历史背景与影响
李绅生活在唐朝中后期,社会矛盾逐渐加剧,百姓生活困苦。他本人出身寒门,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体会。《悯农》两首诗正是他在观察社会现实后写下的作品,其中《悯农·其一》尤为著名,流传广泛,成为后世教育儿童珍惜粮食的重要教材。
五、现代启示
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,《悯农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虽然粮食不再匮乏,但每一粒米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努力。节约粮食、尊重劳动,依然是值得提倡的价值观。
六、总结
《悯农》是一首语言简练、情感真挚的古诗,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描写,传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粮食的珍视之情。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,激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感恩之心,珍惜当下。